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记者节丨法院执行人员如何守护正义?记者蹲点体验:查可执行财产,争分夺秒!

  发布时间:2021-11-10 10:07:35


今天是11月8日
第二十二个记者节
记者,记着
他们是新闻事件的记录者
用镜头捕捉社会百态
用笔尖记录人情冷暖
在此
向新闻记者说一句

图片

图片

节日快乐

记者节,作为记者的节日,却是一个不放假的工作节日,记者们在这一天仍然奋战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干警们忙碌的身影处处可见。而法院执行工作,在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环,那么当记者碰上法院执行干警,记者的镜头会记录些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河南商报记者孙科在记者节蹲点法院执行局的所见所闻吧。

图片


法院执行人员如何守护正义?

记者体验:查可执行财产,争分夺秒!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孙科/文

河南商报记者 时硕/图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是最后一道防线上的最后一环。

11月5日,第二十二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河南商报记者来到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执行局,体验执行人员的日常工作,记录他们的“酸甜苦辣”。

图片

早到单位半小时是日常,尽快查询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

当天上午8点半左右,我按照管城法院上班时间来到了执行局,还未进入大门,就已看到门口周围有了不少等待的人,路边停满了车辆。他们中间,有人是来申请执行的,有人是询问案件进展,有的则是提供“老赖”线索的……

但不管想法是什么,他们最终目的,都是想让另外一方当事人尽快履行法院的判决。

来到二楼工作区,很多执行人员已经在岗位上忙了起来。

“来啦?进屋吧,一会要去被执行人房屋那里,把腾房公告送过去……”说话的是管城法院执行实施大队三大队中队长申琳,还没等我坐下,申琳就已经开始布置执行任务了。

图片

河南商报记者孙科正在向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执行实施大队三大队中队长申琳学习

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执行任务,另一名执行人员就去准备执行所需的文件了。而申琳则一边操作着电脑,一边向我说着案情以及执行时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名老执行人员,申琳每天都习惯早到半小时。他会先把一些被执行人的信息发送给移动、联动等通信运营商,让他们提供被执行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到人。

另外,申琳还需要查查新分过来案件的被执行人,看看他们有无可供执行的财产,有的话得赶紧冻结。

说话间,申琳又发出去了几个“协查函”。我瞄了一眼他电脑上的数据,目前,申琳手上还有88个执行案件。

自己的房屋被租给了他人,执行人员为其解难题

忙完手头上的事情,已是上午将近10点,这期间,申琳接了数个当事人、律师电话,解释了部分案件进展,与当事人沟通了案件案情。

看到没怎么闲住的申琳,我突然明白,为什么每个执行人员在说话时,都会显得匆匆忙忙、语速急促。

图片

“我们大队一共有5个组,每个组有3人,每个组平均每天都能分到3、4个新案件,所以,一天都不能闲下来,不然案件会越积越多。”说话间,申琳的同事已经拿到了各种执行文件,于是,我们随即驱车赶往了当天第一个执行地。

这起案件是一起房屋纠纷,原告(张娟)与被告(王丽)本来关系不错,两家一个出钱、一个出地,盖起了一栋楼,约定楼房盖好后,双方各占一半。后来,房屋拆迁,这栋楼被赔偿了几套房屋,但赔偿的房屋都落在了王丽手中,王丽又将房屋卖给了其他人。于是,张娟将王丽告上了法庭。

最终,法院认为,王丽的房屋交易属于恶意串通,损害了第三人利益,合同应属无效。判决王丽将房屋还给张娟。

官司虽然赢了,但此时,房屋已经租给了其他人,租户一直不搬走,张娟拿着判决书,但还是没能要回房子。

这次,申琳就是准备将公告送到租户手中,限其11月13日前搬离,否则将进行强制腾房。“申请人也不容易,是个老太太,我们也想尽快帮助其拿回房子。”申琳说。

图片

执行案件充满不确定性,执行人员很难按时吃饭

到了执行地点小区附近,门岗一眼就认出了申琳,还没等申琳开口,对方就说:“我认识你,你前两天来过,办案的吧,快进……”

进入小区后,我们来到了某单元19楼一房间门前,敲了数次门,里面都没反应。我又喊了几声租户名字,但门仍未打开。

这时候,我建议,可以拨打一下租户电话,听下屋里是否有手机铃声响起,也好判断下对方是否是真的不在家。拨打两次电话后,对方都没有接,屋内没有任何动静。

看到最终还是没能见到租户,申琳脸上多了一丝失望的神色,案件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意味着申琳手上的案件数字没有减少,而原告仍需等上几天。

不过,申琳显然已经习惯了这种事情,对于该起案件,他们一直想通过和解的方式解决,虽然租户这次没有露面,但他仍不会放弃努力,毕竟,强制腾房也会使租户受到较大损失,而且用和解的方式化解纠纷,能让问题更妥善地得到解决。

贴完公告,已经上午11点左右了,申琳还要赶忙去下一个执行地点。下午,还得在执行局待着,接待数名申请人。

【记者手记】

如果生效的判决,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那么,法院的判决书就成了“一纸空文”。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群人,在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做着什么。与执行人员的聊天中,我们得知,执行人员的日常状态是——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因为不知道下一个案件会碰到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事、耗时多久,所以,他们很难按点吃饭,周末、凌晨、雨夜……他们随时可能会接到当事人的电话。

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群人,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才能被牢牢守护。

文章出处:河南商报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