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身边的榜样】她是“调解之星”

发布时间:2022-01-05 09:22:37



杨绿水,管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自2003年调入管城区人民法院以来,曾两度荣立郑州市法院系统个人三等功,2012年4月被郑州中院评为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2016年8月被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二等功,2016年11月被郑州中院评为“十大杰出法官”。

杨绿水

图片



杨绿水在河南法制报社主办的“2021河南省调解之星”评选活动中荣获“十大调解之星”荣誉称号。对她来说,这项荣誉无疑是对其工作的肯定。

图片

调解是一门艺术,更是对办案能力的锻炼和考量。自2019年以来,杨绿水同志主要负责诉前调解团队的工作,目前,她带领十余名经验丰富、热情热心的特邀调解员与六名书记员组成近二十人的诉前调解团队,在南曹法庭开展驻院调解工作,已形成了有调解员调解、有书记员记录、有法官把关的对接程序,构建了以司法确认方式对诉前调解结果进行固定的“特邀调解+司法确认”诉调模式,并突破了传统面对面调解手段,辅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视频调解和微信群线上沟通的多种选择,赋予诉前调解大数据信息化的色彩。

以内部挖潜为动力  提升案件调解效果

注重优化资源配置。成立“特邀调解+司法确认”团队,充分发挥交通事故、婚姻家事等专业人民调解员资源优势,2021年以来,诉前委派调解13914件,调解成功6078件,司法确认1496件,实现分调裁审高度衔接、有机统一。注重调解能力提升。坚持年轻法官法庭轮岗,加强人民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职能部门的沟通对接,常态化开展调解技能交流,不断提升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图片

以联动化解为重点  深化诉前调解机制

针对纠纷类型特征,积极吸纳各界力量参与化解调解,促进纠纷实质性、一次性化解。完善家事案件调解机制。聘请家事调解员、特邀调解员、心理疏导员等参与家事纠纷化解,注重情感修复、亲情弥合。2021年以来,家事案件诉前化解267件。推进交通事故纠纷集约处理。组建专业团队集中专门办理交通事故纠纷,推进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信息平台建设,完善保险公司前置理赔、小额纠纷快速理赔等机制,联合公安、司法、保险等部门、行业组织,推进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体化处理。2021年以来,诉前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552件。加大行业调解力度。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共建诉前调解平台,成立劳动者权益保护办公室、消费者权益保护办公室,推进金融、物业、医疗、消费者权益等纠纷联合调处。其中,物业纠纷今年诉前化解494件。

以诉调对接为纽带  拓宽诉前化解渠道

坚持把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充分发挥多元解纷的矛盾化解优势,推进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源头预防。推进“诉与非诉”无缝对接。强化“两个一站式”,配齐配强人民调解员力量,成立“张春菊调解工作室”、“张志慧调解工作室”,充分发挥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利用“线上与线下”科技成果。结合智慧法院建设成果,积极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创新发展新“枫桥经验”,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把诉前调解从线下搬到线上,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升纠纷解决效率。通过“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程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外,实现纠纷的源头化解。

近年来,管城法院通过非诉方式解决纠纷数量逐年增长。诉前调解畅通了百姓解纷渠道,缓解了法官办案压力。杨绿水作为管城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副主任,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润物无声的真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真诚传递信任的力量,用专业彰显司法的力量。如今,诉前调解已成为管城法院的一块“金字招牌”。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