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内人管行内事,商人纠纷商会解”,近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人民法院通过“法院+商会”多元化解机制,依托钢贸商会调解中心成功调解了多起案件,让企业、群众实现用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少精力解决矛盾纠纷。
案例一
郑州市光之谷商业中心某楼627室业主在共用空调外机位置安装2台外机,导致628室业主无法安装外机,其与627室业主多次协商无果,双方对立情绪较大。
钢贸商会了解情况后,邀请管城法院调解员陈雪峰、物业人员及双方业主一起到钢贸调解中心协同调解。大家首先采取“背靠背”调解法安抚双方情绪,见当事人态度缓和后,以判例释法明理。
经过耐心沟通,最终使得双方达成一致意见,物业帮助寻找专业安装空调的师傅,628室业主出资安装空调外机支架费用。事情圆满解决,双方当事人感谢调解中心、物业联合解决了“糟心事”。
案例二
2024年4月29日河南某技术有限公司与天津某商贸有限公司签订买卖合同,双方确定最终合同总金额为184万元。后因天津某商贸有限公司迟迟未付款,双方发生争议。河南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河南省钢贸商会会员,了解法院与钢贸商会成立调解中心可以快速解决纠纷,于是来到调解中心寻求帮助。
钢贸商会调解员李京楠了解情况后,多次以视频组织双方进行调解。他从公司经营状况和双方合作基础等方面分析利弊,数次沟通、多番调解,并科学合理帮助双方制定还款计划,最终使得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天津某商贸有限公司按期支付相应价款,河南某技术有限公司未再起诉。
近年来,管城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探索诉源治理的有效路径,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多元化解和源头化解。自2023年4月管城法院联合省钢贸商会成立钢铁贸易商会调解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室以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选择通过商会调解来化解矛盾纠纷,商会调解以最大程度化解民营经济领域矛盾纠纷,“行内人管行内事,商人纠纷商会解”成效显著。2024年1-5月,钢贸商会调解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室已成功化解纠纷68件。截至目前,涉钢贸企业案件体量同比下降21.8%。
据了解,钢铁贸易商会调解中心、诉调对接工作室位于金岱园区光之谷商业中心。管城法院积极探索和畅通对接工作机制,法院提供业务培训和指导,协同参与调解,开展普法宣传,调解中心面向钢贸商会企业会员,同时覆盖光之谷片区人民群众,接受法律咨询,倾听问题反映,提供法律援助,处理各类民商事纠纷。
商会调解是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人民调解工作在民营经济领域的延伸和拓展。管城法院与省钢贸商会合作建立调解中心及诉调对接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商会行业优势和能力,最大程度上促进和引导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维权,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发展环境,为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下一步,管城法院将继续运用“商和管成”解纷机制,不断探索调解工作路径,全力开启诉源治理工作新格局,为基层社会综合治理、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