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溯到2021年,冀某从事建筑材料生意,丁某从冀某处购买红板、方木等建筑施工材料用于建筑项目。后因货款未结清,冀某在2023年一纸诉状将丁某告上法院。法院审理后判丁某支付冀某货款69万元及违约金、逾期付款利息。
“父亲身患癌症急需用钱,我也因为压力大身体越来越差……”,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申请执行人冀某疲惫的身影和忧虑的眼神,让执行干警刘统帅留下了深刻印象。
刘统帅接到案件后虽然第一时间采取多种查控措施,但结果却不尽人意,由于丁某存在刻意规避执行的行为,法院并未查询到可供执行的财产,住址虽在河南省鹿邑县,但他本人却行踪不定,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5月27日晚上10点半,刘统帅刚刚迈入家门,突然接到冀某打来的电话:“法官,找到了!我找到他的行踪了!我刚发现丁某从鹿邑来郑州了,我知道法院已经下班了,能不能……”
“你马上告诉我被执行人的具体位置,我和同事火速前往!”话还没说完,刘统帅一听到有了被执行人的线索,便立刻看到了执行的希望,像是被风卷走了所有的疲倦,连眼神都亮了起来。
警灯划破沉沉夜色,当晚11点,刘统帅和书记员俩人,带着执行材料火速奔赴现场。在申请人提供的精准信息指引下,他们在郑州某医院成功找到了长期“隐身”的丁某。
“我已经受伤了,还有高血压,我可没法跟你们走。”丁某见到突然出现的执行干警,显得极为“虚弱”,赶忙推脱自己正在看病,不能离开医院。
原来,执行干警赶赴现场的路上,丁某也没闲着。他和冀某闹到了派出所,还趁去卫生间的功夫将自己手臂划伤,借机来到医院,妄图逃避执行。
“不着急走,我陪你看医生!”刘统帅耐心地回答。问诊、化验、拍片、量血压……经过医院各种项目检查,医生给出诊断意见:丁某身体没有问题。随后,执行干警将丁某传唤到了管城法院执行局。
此时已是5月28日凌晨1点,一场执行拉锯也正式拉开帷幕。刘统帅望着对面始终低着头的丁某,将水杯往他面前推了推,“老丁啊,今天咱们好好谈谈……”
谈到生意难做,谈到生活不易,丁某不住叹气:“我的钱都投在了工程上,别人欠我钱,等我有了再还……”
刘统帅目光坚定地看着丁某:“我见过太多规避执行的案例,有些人总以为能躲过去,结果呢?比如有些当事人原本只要还了款就没事,可有财产却不还钱,结果触犯刑法最后被判了刑。”丁某猛地抬眼,又抬起头看向刘统帅:“那可是69万元本金及利息啊,得有八十多万啊,我没这么多钱。”
“老丁,我今天跟你说这些,不是要吓唬你。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是热的。趁现在还有挽回的余地,咱们好好把这事解决了,行吗?”
“我……用我的房子抵债可以吗?”丁某终于吐露了财产线索,对执行干警说他有一套工抵房,愿意冲抵部分债务。
见丁某态度开始转变,执行干警趁热打铁,一方面继续做丁某的工作,引导其换位思考,理解冀某的困境,另一方面耐心倾听冀某诉求,力求帮助双方找到利益平衡点。
“我先还5万,房子冲抵一部分,剩余的分期还”,“得有人给协议作担保!”他们从还款总金额讨论到房子冲抵金额,再到分期还款金额,一点点细化了和解协议细节。在执行干警的耐心努力下,双方当事人在凌晨4点钟达成了初步的和解协议:双方确定债务共计80万元,当日偿还5万,房子冲抵55万元,剩余20万分期偿还。
丁某为表示其履行协议的诚意,找来了愿意为其协议承担连带责任的担保人和督促人,分别在执行和解协议签字确认。当日下午4点,第一笔50000元执行款转入冀某账户——此时距离执行干警接到线索,已有18个小时。
8月15日,从管城法院执行干警刘统帅处了解到,双方当事人就冲抵的房屋已经签完合同并进行网签,剩余欠款被执行人正在积极筹备中。
当“纸上权益”照进现实,管城法院执行干警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执行行动中,他们以最大限度保障申请执行人权益为出发点,把握执行时机的敏感性,充分展现了高效的执行能力和专业素养,更传递了法律的温暖和人性的关怀。下一步,管城法院将针对突发执行线索,建立非工作时间执行快速响应机制,通过明确“非工作时间”与“紧急响应范围”,搭建高效响应枢纽,切实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