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法律至上的信仰,对法官职业的崇敬,对初入社会的新奇,我迈进了管城法院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法院干警。
当初选择学习法律专业,是出于对法律的兴趣与好奇,随着对法学专业学习的不断深入,经过7年的法学专业培训,我越加坚定了对法律的信仰与追求。在3年的硕士研究生阶段,接触了大量国外的尤其是西方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观点,追求法律的绝对权威,法官的消极和中立,证据的程序性采用,法律事实的认定,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关系等等。虽然经历了大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多年的教育和培训,大多数学生仍然不能很快适应审判实务的工作岗位,因为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到的法学理论与将要用到的审判实务是两层皮,存在很大的距离和空间。这就需要适时地根据工作环境来尽快地转换法律理念和思维模式。
任职法官以后,亲历了法官的工作才明白,在中国这样有着千年厌讼传统,讲求仁义、德治的文化背景下,诉讼这一种纠纷解决机制,仍然追求不伤和气的解决各种已然激化的矛盾。法官解决纠纷,讲求耐心、细致地给当事人做工作,力争能够最大程度来化解社会方方面面的矛盾和冲突。在裁断是非曲直唯一的情况下,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家务事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从而使纷争几十年的当事人能够服判息讼,使案件能够案结事了,同时达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和家庭纠纷,法官除了需要专业的理论素养,公正廉洁的道德品质,更需要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我在民一庭正式任职法官接收案件刚刚三个月,共收到70多个案件,包括离婚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抚养费纠纷、不当得利纠纷等类型。根据对案情的了解和分析,借助人民陪审员的经验和力量,对案情简单、法律关系明确、矛盾不太尖锐的案件进行调解和审理。对于不具有可调解性、矛盾已经激化的案件,借鉴资深法官的经验和智慧,做到心中有数时再进行开庭审理,争取最大限度通过庭审厘清案情,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作为一名法官队伍的新生成员,我的法官之路才刚刚开始,我会坚定法律信仰,秉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饯行三个至上的要求,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
编辑点评:通过自身的经历,有感而发、真知灼见,内容真实感人,反映了一名初任法官从理论到实践的思维转变,有一定的学习启发意义。